一個好的電影劇本,要用資金去聘用好的導演及演員,才能吸引觀眾購票入場。一個有周詳計劃的財技劇本,製作人毋需出動龐大資金,只要劇本能掌握市場風向,自能吸引散戶自掏腰包,甘願成為劇目的臨記,為製作人演出。
由籌備到演出一個財技劇目,過程與製作影片一樣,可以經年累月。擅長策劃財技劇本的,有人叫他們作「財技師」。財技師聯同中間人尤如星探,不斷在市場上尋尋覓覓,找尋新片主角。有人在市場玩得意興闌珊,想埋單收錢離場。有人滿腔計劃蠢蠢欲動,想入場分一杯羹。一旦搭上財技師及中間人,經財技師周詳策劃,買方賣方都可以不費分亳,從容地在市場上交換身份。
外間常常覺得,核數師掌握客戶第一手數據,一定知道很多市場想知的機密。其實未必,反過來,在一單deal云云的專業團隊當中,核數師往往是整個劇目中,最後知後覺的一個。夠經驗的財技師,配合熟悉會計審計及上市規則的客戶監製,預先計劃在會計師報告中想披露與及不想披露的資料,而周詳地計劃劇本的每一細節,在結數前,合情合法地按劇本辨事。整個deal接近尾聲,才「飛紙仔」急call核數師入戲棚,給予最短的時間,跟著別人已寫好的劇本,完成最費時的工作。核數師每一個要求,核數師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劇本內早已度好的對白,製作人一早已作好準備,拿出似有還無的理據,挑戰核數師的尺度。
我想說甚麼?具體一點,有一些交易或訊息,應該向各小股東或其他投資人士,作出應有的披露。但這些都因為有系統的部署,而統統跌出披露的範圍。又或一些數字,沒有實質的支持,卻又因為制度上容許一點點的幻想和虛構空間,而被有心人加以濫用。一眾小股民,根據化了妝的業績及報告,聽著消息或財經演員的演繹,便踴躍入市。他們可能不明白,放出這些所謂消息,都是財技劇本的一部分;又其實他們統統都明白,這不過是一場財技影畫戲,但仍想搭搭順風車,賺完就走。散戶,是財技劇本的臨記,卻又提供著整個劇團的資金。而核數師,是劇本的大茄,配角也不如,眼看著天文數字出街,卻又不能動它分毫。
我不明白,大家都是會計師,大家都是專業,為何有人的專業,會被利益沖昏。沒錯在過程中沒有偷沒有搶,但肯定沒有用到良知。我還未到那個程度,看得明白財技箇中底蘊,我只看著每一天有多少的成交,就等如看到多少人中了財技的圈套。到落幕那一刻,財技師及中間人早已分得巨額獎金,各專業團隊亦已瓜分服務費用,而製作及有關人等,則套現現金一袋袋抬走。搾乾搾淨後剩下的,只有一個軀殼,及一堆堆拿著廢紙,走不及的蟹民。
最近認識一位來港工作的日本籍會計師,他略懂英語,但並不流利。他形容自己在香港像一個啞巴,很多東西想說,但不能用言語表達出來。我現在深深體會到這個有口難言、無能為力的感覺。財務報表及核數報告,理應是核數師的嘴巴,把核數過程中,有需要對公眾作出交待的事情,在報告中表達出來。但現在我們這個專業能力,被一鼓無形的妖法壓抑著。看著身後放著一本本的會計及條例書本,甚麼辦法也沒有,有的只有一臉無奈。
沈兄講中一半、另一半卻是老話:Auditor係邊個畀錢請既?"眼看著天文數字出街,卻又不能動它分毫"原因不言而喻!
ReplyDelete不單是核數師,其實在很多企業,即使transaction很重大,會計部也是最後一刻才知道的...sigh
ReplyDelete哈哈!苦瓜兄,重有,CFO/FC最後才知道,同埋只會被告之某一部分之transaction terms而已...
ReplyDelete看來打工的會計師都是small potato.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