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6, 2011

會計師公會週年晚宴之one night friend

近幾年也有出席公會的週年晚宴,每一年的都不外如是,聽聽嘉賓的演詞,吃吃吃,跟舊朋友同事寒暄,看見大家都別來無恙,吵吵鬧鬧的又一晚。

昨天晚上的週年晚宴卻異常忙碌,整個晚上都不停有人走來敬酒。很難怪,兩大選舉舉行在即,面對如此龐大票倉,怎能不落力一點。

候選人中有很多業界明星。以往的晚宴,我們這等小會員在這些明星眼中彷如無物,面對面碰著眼尾也看不到我們。這晚他們突然間做了我的老友,隨口說一兩個公司的核心人物名字,東拉西扯的扮談天說地。說到最後都是多多支持X號XXX。我敢肯定選舉過後他們又回復原來高傲的態度,很假。

還有一群群不明人士,行來派派卡片便說能代表我又叫我支持。Sorry who are you? 雖然百姓不能投票,但閣下何嘗又不是百姓一名,為什麼你認為你可以代表我?我有一個遇著補藥黨的感覺。

人微言輕,雖然一票不能改變大局,但也不能隨便。一是不投,要投只會投給我認識的而我又知道他們在做什麼的人。65位人士當中,我真正認識的瞭瞭可數,我來投票,投得真輕鬆。

Friday, June 17, 2011

中國民企賬目真與假

近日有研究所發出報告,質疑中國企業誇大賬目。加上早前有本地雜誌派出狗仔隊,試圖搜集證據證明企業做假數,在這五窮六絕的月份,旋即引爆了對中國民企一直潛藏着的信心危機。

報告當中矛頭亦直指各核數師,內容不乏疏忽、老作、騙局等字眼,令人重新關注對中國企業的審計質素問題。受報告牽連的相信不單核數師,當中曾受聘的律師、投行、保薦人等等,無一不抹把汗,深怕客戶真的有甚麼隱瞞的事情,被狗仔隊查到,自己卻蒙在鼓裏。

無意在此批評報告內容的可靠性及背後的意圖,亦不打算作出任何支持或反駁。只想指出,報告分析員及記者所採用的「套料」手法,都不是一般核數師能夠使用的。

核數師於客戶地方所見的每一個人,參觀的每一個地方及運作過程,都會由客戶安排。檢視的每一張單據及每一份文件,理應是從會計賬目中抽取,換言之,這些都是「預咗你會睇」的東西。

獨立憑證也有,我們會要求獨立處理銀行及所有對賬憑證,寄出與回收都不經客戶人手。必要情況下亦會「跑confirmation」,由客戶帶領核數員,親身前往銀行或對口單位辦事處,與負責人見見面,收集對方名片,看看身份證,再收回對賬證明。

有懷疑的,做公司或人物背景資料調查,再向管理層求解。這已是現時核數師能力及資源以內,針對客戶的日常運作、銀行賬目及交易雙方身份的真實性,可以做到的步驟。對於欺詐,如非有實質理據證明有風險,否則,以上的步驟已經為這行業普遍採用。

核數師是受聘的,客戶提供了賬目給我們,我們進行審核程序去證明客戶提供的數據是真的。分析員與核數師的目標卻不同,分析員一開始是認定了對象的賬目是假的,然後搜集證據證明有人做假,不能打草驚蛇,所以只有暗訪。

我們可否像分析員或記者般,喬裝其他身份來套取非官方數據及資料,又或放蛇觀察客戶工場日常的運作?不是不可能,但以我個人的立場來說,我不會、亦不敢這樣做。我們在客戶辦公室的一舉一動,不應超出客戶預計的範圍。核數師到訪的每一地點,都有人物張羅,大鑼大鼓的進行我們的工作。

對於有任何對客戶的懷疑,向上級反映是最安全的做法。我受過的專業培訓,只包括會計及核數的理論。對於狗仔隊式的搜證方法,以及偵探式的盤問,在未經專業訓練及上司指示之前,不會胡亂模仿。不經正常渠道搜集資料,有一定危險性,尤其是中國內地,魯莽行事只會撞板收場。

分析報告中最有啟發性的,是對企業數據的分析方向。一般來說,現時核數隊所做的analytical review很大路,不外乎按年、月,又或按顧客族來比較。較有經驗的會比較市場上相關企業的各項比率,但真正能從analytical review中發現欺詐嫌疑,相信少之又少。報告中把有關企業的數據對比國家配額,從而掀出問題,的確值得深思。

在本地核數與內地核數的最大的分別,是有很多事情,不是黑,又不是白。向管理層查詢或瞭解,他們不會直接了當的給你說答案,他們會把問題遠遠的帶到國家的層面上,一切不尋常的現象,兩個字,「國情」就是答案。

拖了幾年數的呆賬不用撥備是因國情,銷售額的增加與減少也是國情,經理月薪五千塊駕駛着一輛寶馬也許亦是國情。所有交易當中夾雜的人和物都是關係,沒有了關係,生意就做不成了。

你們要看單給你單,要看合同有合同,今天沒有的明天也有了。還憑甚麼說它是假?不懂國情才抵打。

連結至年青會計師協會

Friday, April 1, 2011

業績高峰期 審計行業應變措施

主板上市公司提早一個月公報業績這個事實,早於兩年前己經通知。但無論如何提早準備,農曆年前還是請不夠人;如何盡最大努力,員工還是選擇在peak season來臨前四散。人數比以往少了大半,工作量卻比以往高了一倍。 每天看着工作分配表,日子一天一天迫近,為了應付3月底集體出業績這個關口,在無其他辦法之下,惟有推出一系列應變措施,以解燃眉之急。

一人分飾多角:十個人的工作,四個人做;四個人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人同時主理幾個jobs,早午晚都身處不同客戶的地方。如賭王一樣,一日走幾房,無錯是有點勞碌,但收了客人錢,總不能人影都不見。每天每房都坐一會,寒暄問暖,盡量減低客人的投訴。 在這兵荒馬亂之際,一定要保持耳根清靜,才能顧全大局。

善用實習生:收了客戶百萬核數費,不可以長期只有小貓三兩隻。大學會計系的同學多的是,從大學收集得來的intern,每個job都派幾個,一樣可以充撐場面。 核數流程中有大量瑣碎的工作,全部由這些大學生幫忙。表現好的,甚至可當一般junior用,做testing、 vouching,甚至簡單的analytical review也可以。實習生有時比長工來得更落力,如果intern期間的表現理想,到了招考畢業生的時間,實習生們末須再經歷考試及篩選便有機會直接收到offer,所以實習生們都很珍惜這個工作機會,我們又可省下一部分面試的工作,是一個雙贏的計劃。

紆尊降貴:平時坐慣寫字樓雕慣花的高經及主管,在這戰亂期間,紛紛捲起衫袖,坐field睇working。以前的人手較為充裕,經理們只須看最risky的工作底稿,拿着同事的文件指指畫畫,便隨即有同事跟進。 現在的經理在缺乏人手下,要回復當年核數員的身份,落手落腳寫結論及draft account。經理亦要分裂幾角,先為核數員後為經理,繼而review自己的作品。要自己出Q自己清談何容易,誰也不想當「黑天鵝」的主角,分裂到不能自救的地步。

減少抱怨:今年聽到的抱怨少了很多。捱不下去的已選擇離開,留下的,大家都明白,要昂首繼續。很少再聽到有人埋怨上了幾多個月內地,亦少聽到有人再數着看了幾多天日出。對於工作的安排,大家的意見減少了,多了聽到的,是新人的質素太參差,在大亂中幫倒忙,令工作百上加斤。 為了在死線前完成工作,大家都維持高度的EQ,明白無結果的抱怨,只會拖慢工作的進度。

每晚的11時都像一個魔奏。Times up pens down。隨着一份一份成績表上載上交易所,枱上一部一部的電腦也徐徐熄滅。每人的腦袋都一片空白,雖未至曲終人散,但衝了那麼長時間突然停了下來,竟然有一點失落。

踏入4月,中場小事休息。但大家心情仍然憂慮,這幾個月的工作環境,已經接近時間與體力的極限。 不消兩三個星期,3月底年結的公司又要開鑼,相信再會有一批把持未定的同事萌生去意。再下去會是一個怎樣的環境? 有經驗的捱不住,新人又不敢加入,長期缺乏人手,加在核數師上的責任卻愈來愈重。其他國家金融市場的業績公報時間表不比香港長,要求核數師參與的報告比香港的要求或許更多。但觀乎與他們的交流,並不感到他們面對的人手問題如香港般嚴重。 人手短缺問題對於本港業界未來的發展影響深遠,如果再不能吸引本地核數師留任,由內地會計師接手本地的業務,只會是不能不面對的解決方法。

連結至年青會計師協會

Friday, February 25, 2011

會計師的器量

人事部傳來幾個probation review的個案,數位新同事工作了近三個月,表現不錯,我們審計部這邊已進行了評核,理應順利過渡。但因為遲遲未收到上一任僱主的「reference letter」,被確認成為正式員工的步驟一直懸在半空。找來這幾位同事個別傾談後,才知他們都是來自同一間中型會計師行。這間會計師行早前的大改組早已聽聞,原以為是高層的角力,想不到連這些已離職的小小僱員,也要承受莫大的壓力。

據他們所說,數個月前該會計師行發生大地震,幾位合夥人另起爐灶,不單帶走部分客戶,更向現有員工大手招攬,不少員工轉投新公司旗下。舊會計師行相當不滿,由該段時間起,所有離職的同事,無論轉投何方,一律不發在公司的「reference letter」證明。不少員工曾聯絡該行人事部進行質詢,但得到的回覆卻是,僱主沒有責任一定要提供工作證明信件。

由於該行早年實施無薪假期,不少員工累積了大量年假未放,在離職的同時,該等年假理應轉回現金發放予離職的同事。可能由於大量員工於短時間內呈辭,公司在未有通知員工之下「靜靜雞」更改計算年假金額的方法。

新舊制之下,金額竟然少了三分之一,不少員工都是收支票當日才發現。公司方面當然大條道理,指員工合約並沒有列明年假折現的計算方法,所以任何更改毋須事前知會,一切合情合法。

小同事們沒有選擇餘地,一是簽收同意該金額為最後結算,一是拒收進行無限期追討。很明顯,除非閣下家財百萬,否則無論如何風骨氣傲,都是拿了錢再算。

這幾位同事還介紹我認識一個生字:「Garden Leave」。任何被懷疑是過檔新公司的員工,於遞交辭職信的當天,即被沒收電腦及門口卡,除了手袋外不准帶走任何東西,由經理看管下離開公司回家放假,稍後會有人通知何時能取回其他私人物品。但最令人驚訝的是該等員工被合夥人告誡,在放假期間,一律不得離開香港,如果公司要求,要即刻回到公司,否則後果自負。

臨走前,該合夥人亦同時提出警告,在六個月內不得勸誘其他同事離職,否則公司會根據員工合約第幾幾幾條對閣下進行訴訟云云。

話說至此,小同事已經雙眼通紅。我亦不禁一聲長嘆,慶幸這位同事已經入了會成為會計師,否則,簽署工作經驗這方面也可能會有一些麻煩。

如早前數周本會的文章也提過,會計這行業的打工仔,最怕被人秋後算賬。現在好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放在眼前,如斯具規模的會計師行,對沒有犯錯的前員工,可以小家子到這地步。更何況在任內如果不服從上司指示,被算賬的恐懼更加重如泰山壓頂。

在商業社會上,「reference letter」只是一個參考,並未有受到任何條例規管。但發展下來,這張紙已成為搵工跳槽的一個重要文件。正正因為不被規管,往往被僱主用來作為要脅員工的一件好工具。小事如以前文章提到的公會投票,大事如被裁員還是counsel out,都是取決於你想得到一封怎樣的「reference letter」。

尤其是專業人士,工作經驗取決一切,雖然「reference letter」內容千篇一律,但如果拿不出來,定必有其原因。為了這封信,員工們往往唯命是從,無論心有如何不甘,都只有啞忍。

在我們的審計過程裏,向第三者索取獨立的資料,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但重要還重要,在情況不許可的話,是可以有alternative。比方說應收賬收不到對賬憑證,但如果已經在年結後找了數,而一切文件亦齊全的話,一樣可以達到同樣的結論。

又正如這幾位已經在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的新同事,實實在在地表現出他們的能力,這不是比那張只得幾行字的信件更能證明他們是能幹的嗎?但很可惜,僱主們都是同一鼻孔出氣,要他們override一些既定的步驟,相信還要費一番唇舌。

還記得去年跟Horace談過在YAA博客內另闢專欄,創作會計界的連載小說。後來各有各忙,事情一直未能落實。

現在身邊這幾位同事的經歷,相信電視編劇也度不出這些橋段。有了他們的分享,YAA出品的「會計風雲」,熱切期待,不日上映。

連結至年青會計師協會

Sunday, February 20, 2011

高清視力

2010年,最大的一個決定,莫過於進行了激光視力矯正。近視是從初中開始出現。大學畢業的時候,近視約400度。開始了核數的生涯以後,長期處理密密麻麻的賬目,及用神的看spreadsheet,只不過短短一年間,近視竟上升至近700度,十分駭人。高中時代,為了外觀、為了方便,開始配戴隱形眼鏡。由早期的每天清洗型,直至開始工作後轉變為即日拋棄式,不經不覺,隱形眼鏡已伴了我近十多年。工作時間長的關係,每天至少戴著16小時,比建議的8小時,長了近一陪。加上不時突發性的徹夜工作,我想,累積下來,眼睛跟鏡片的接觸,可能己超過別人戴了廿年的時間。一直都很擔心,恐怕總有一天,眼睛會永遠不能再戴隱形眼鏡。

轉捩點是去年,中國不少地區出現大乾旱。甫下機不足一小時,鏡片己乾得像要跌出來,眼睛也澀澀的,不能張開也要勉強張開。下機直接往客人公司工作,有框眼鏡卻被放在車尾箱的手提行李裡面,那種痛苦,不足為別人能想像。從那時開始,便決定要擺脫隱形眼鏡的束縛。回港從,用了近半年時間做資料搜集,瞭解手術的風險,訪問已經接受手術的朋友。終於,鐵定在2010聖誕這個長長的假期,完成這個視力重生的一個矯正手術。

手術過程只需十多分鐘,康復也很快,手術第二天,已經可以完全回復視力,自行回醫院覆診。幸運地我亦沒有任何不適,每天睜開眼便看到世界,這種感覺,很滿足。但近幾星期,突然間,又覺得看得太清,反而有一點失落。

我是一個極度懶床的人。從前被鬧鐘叫醒後,睜開眼還是迷糊的,拖多一會才戴上眼鏡起床,再讓眼睛適應一會才梳洗戴上隱形眼鏡上班。但在高清視力下,沒有了迷迷糊的混沌時間,一開始便很清晰,清晰得好像沒有空間停頓及休息。眼一張開,世界便清徹地展現在眼前,一天的作戰,不容半點鬆懈,便告開始了。精神上,反而有點累。

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我能夠為自己的生活及前途作出任何一個決定,但在盤算做這個不是必要的手術之前,第一個諮詢的,是母親。還記得當年,我決定戴隱形眼鏡時,與母親鬧翻了,她認定我是壞了,為了識男孩才去戴隱形眼鏡的。所以今天,再問問她的意見,想不到她比我更開通,回了我一句:「早做早享受囉!」哈哈,多謝您的支持!

手術前的一晚,我除下了有框眼鏡,看著尖沙咀的聖誕燈飾。近視加散光下,每一棵燈泡都好像雪花一般,又圓又大,很美很美。這個映像,永遠都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