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7, 2009

一個年輕會計師的置業夢

多年前大學畢業時, 曾訂下多個人生目標,給予自己時間表, 希望於有限時間內達成。其中第一個當然是會計專業考試,務必三年之內一定要通過。第二三個都是與工作相關的目標,跟着便是置業。說起置業, 很遺憾,遲遲都未能達成。其實時限設在幾時都不再重要, 只知道今天尚在努力當中。

我現在與家人同住的,是港島東一個私人屋苑約七百多平方尺的單位。當年父親聲稱要為東區作開荒牛,孤注一擲,買下這個當時還是荒山野嶺的遠期樓花。幸好有驚無險,數年後樓宇終於落成, 入伙後一住就住了二十多年。驟眼看來,我好像出身小康,居住地區交通便利,該不用為置業而煩惱。 無錯, 與家人同住市區的我, 的確不是太迫切要在短期內買樓,但不迫切不代表不需要。

二十年前幾十呎的小房間當然夠一個小學生使用,但到今天長大成人,又工作了這麼多年, 身外雜物何其多。教科書參考書放滿書架, 上班服、鞋襪、手袋統統都要地方放置。加上工作量多, 有時拿着工作回家趕工,房間放了電腦已沒太多位置放文件, 唯有把工作搬往飯桌。趕job 時在公司夜了回家, 母親總是放心不下, 半夜兩三點還堅持要起床為我做點宵夜,其實心裡面總是難過, 自己這麼大了, 還要她操心。

人長大理應自立,一方面我想有多一點獨立的空間及時間,同時也希望騰出空間讓老人家多點地方走動。所以,我打算在家附近找一個較小的單位,方便照顧家人, 自用之餘也可作長遠投資。

在我家附近, 同一屋苑的細價單位, 大概叫價300 萬元。七成按揭, 佣金厘印加小量裝修, 首期要超過100 萬元。初級會計師頭幾年工資偏低, 雖然有OT 及hardship ( 外地工作津貼) 幫補, 但又要報course 又要放長假考試,支出比收入可能更多。第四年起才是開始儲錢的時機, 長年累月駐守內地不用消費, 加上hardship, 總算累積到一點點現金傍身, 但與100萬元相比, 仍然好像遙遙無期。

當然也曾考慮過按揭保險, 假如按揭八至九成, 首期現金約需50 萬。但同一時間, 每月的供款卻比七成按揭高出接近30%, 還未計保險費用及未來加息壓力在內。今時今日, 一個人置多一頭家的開銷一定倍增,可是公司生意仍未有起色,悠長的無薪假期仍然繼續,減薪及裁員陰影依然未散,今天不知明天事的我實在不敢承受過重的負債。

有指年輕人首次置業不應好高鶩遠, 應由200 萬元左右樓價開始, 不應一出手便心儀半山豪宅。其實我打算只是在家附近找一個小單位,絕對不是什麼豪宅地段,只不過我們一直在這區居住,可是東區在近十年發展迅速,樓價不段向上調,但人工的加幅遠遠追不及。我一邊儲錢但樓價一邊升高,兩者距離愈拉愈遠, 置業這個意欲已經愈來愈低。

身邊其他行業的朋友,都是叻仔、叻女, 畢業不出三數年已經買下他們的第一個物業。這些朋友有的是從事佣金收入的工作,多勞多得,很快便找到他們的第一桶金。又有些是任職高級公務員,得到政府的津貼給予他們買樓自住。這些朋友首次購入的不約而同都是市區交投量高的細價樓盤。眼光準繩的,市道好便放售轉租套現,市道一沉又再入市,幾年間買買賣賣,加上轉職加薪, 經濟能力提高, 不經不覺刻下各人都手持一個近千尺的單位。

反之,作為友儕中唯一的專業人士,在朋友眼中,我屬於過份的謹慎,看着樓市起起跌跌這麼多年,始終不肯入市。其實有苦自己知, 寒窗苦讀三年為了一紙專業證書, 外行人怎會知原來準會計師這三年收入扣除開支,只不過是原地踏步? 以為考取了專業資格薪金會有所調整,怎知一個金融風暴,所有有關的福利都腰斬,連帶其他林林總總的津貼,都因為生意不景而慘遭剝削。各人的收入大幅減少,原有的計劃被迫逐項推遲,當然我的置業計劃也不能幸免。

樓價升跌是由市場自然調節, 吵吵鬧鬧也不可能令一個300 萬元放盤的業主減價100 萬元讓我上車。也不期望有任何大的衝擊去降低樓價, 因為擁有物業的都是平民百姓, 樓價大跌受苦的也是香港市民。

既然不敢望它跌, 又不想白白看着它繼續暴升, 唯有觀望經濟儘快復蘇,老闆能體恤我們的苦況,趕快回復我的收入至合理水平,讓我可以慢慢重拾原有的計劃。

連結至年青會計師協會

Friday, October 16, 2009

核數師的風險

最近一場世紀大訴訟,引起各界關注。大家關心的,先是審計過程中到底那部分出錯, 引致要出動科學鑑證驗working paper。正當各界屏息靜待事態進展時,冷不防事件匆匆了結,反而引起大眾關注幕後是否有更大隱瞞不能披露。既然各有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旁觀者如我也不應說三道四。但是否其他核數師就可以安坐家中, 隔岸觀火?

核數是一個抽樣調查的工作,核數師一年進場最多幾個月,當然不可能天天坐在客人身邊看着他們運作。大企業業務遍布世界各地,總不能大大小小,一百個國家有業務就去足一百個地方。核數師要根據經驗及客戶的數據作出衡量,數額大, 最易出錯的,務必要去。業務規模較細, 出錯機會較少的, 有時會靠當地核數師提供資料, 再有時, 根據以往與該客戶的合作經驗, 有限度地依賴管理層所提供的數據。所有核數證據集齊, 再分析、衡量、判斷,核數師便會決定是否出一個無保留意見, 即true and fair 的核數師報告。核數師出了一個true and fair 的報告,後來才發現有錯, 最常見的, 包括資產的擁有權或價格不符,撥備不足夠,有其他負債或訴訟;但未有入賬等等。所以,核數師下筆簽true andfair opinion 前都可能會手震, 因為每一個核數師承擔的最大風險, 即是audit risk, 就是出錯opinion。

這個核數的流程,並不是什麼商業秘密。不但書本有教, 全港大大小小會計師樓, 只要閣下不計回報入行一年半載,必定學得一招半式。核數過程最討厭的是客人常會用自己以前的核數經驗來「大」你,質疑我們仔細的查核是否必要。最擔心的是遇到前身是資深核數師的客人。這類客人對核數過程瞭如指掌, 要有心又有計劃地鋪排一系列要避開核數師耳目的transactions 並不困難。我並不表示他們在作假, 舉例可能是一些小動作用來增加扣稅項目,又或想減少呆賬撥備等。但當我們發現客人有這樣的行為,整個engagement 其實都應該重新衡量,想想原本計劃的核數步驟,是否仍然適合用於此客人,從而作出更改。問題大至會影響整份財務報表公正性的, 會出保留意見, 再嚴重的, 更應辭職離場。

所以,會計師行老闆們的其中一個重任, 應該是怎樣衡量客戶的本質, 挑選優質客戶。公司與股東的背景及財務狀況、管理層班底架構、風險取向、獨立監察人士資歷、財務彙報分工等等,全都應是考慮的因素。Due diligence做得詳盡, 接錯客的機會相對減少。但近年, 會計師行入不敷支, 紛紛減價爭生意。客戶的質素及風險雖然都有考慮,但只要不是出了名的「大鱷」,會計師行很少拒之於門外。

我們小職員又如何自保? 嚴重地說,當有訴訟時,每一張working paper 都可以是呈堂證供。假設有一天,有人拿着一張由你做的working paper 問你的時候, 若然你能清楚地表達這張working 的目的, 以及對有關的步驟及結論是合理有信心的話,我覺得無必要為自己擔心。要做到這一步,最重要的是在fieldwork 的時候保持警覺性,多溝通,堅持不要抄舊年working。

保持警覺性, 要有question mind。當覺得賬目有問題, 應該與隊員反映,一起研究問題。想不通的,不要認為是自己蠢,不要以為自己閉關研究幾天就會得到答案,更不應認為發問會阻礙別人。Audit 是團隊工作,每個人的思考方法都不同, 有時細微的問題,可能是大問題的起端。多幾個人一起研究, 愈早發現問題, 愈早向上級彙報, 愈多時間去處理。

對客戶一定要堅持, 抽sample、取文件要自己揀, 揀了哪幾隻, 就要睇哪幾隻。很多時候,你抽了十個sample 工作,客人看完後,總會推搪有幾隻找不到、那邊一定不會覆,又或文件放在別處,要你另揀。很明顯,就是那幾隻有問題。經驗較少的同事,常常以為湊夠數目便可以, 誰不知,就這樣走漏了眼。

最壞最壞的習慣,就是抄file。去年的file,作用是參考及比較,不是要來抄。每一年都是獨立的一年,每一年發生的事,與去年的無可能一樣。看去年file 做今年audit,一定會漏看今年出現、去年沒有發生過的事件。年年都應該當是第一年audit,對自己有信心的,其實連去年file 都可以不會帶落job。

以上提及,都是一些前輩個別經驗的分享。當然還有其他五花八門的事情,都要靠經驗去作出對策。很幸運,我接觸過的客戶, 大部分都很專業,與我們十分配合, 就算有問題發現,他們都十分樂意地接受我們的建議, 所以很少有不愉快事情發生。至於前文提到這宗審計界大事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最後會不會作出公開交代, 仍是未知之數。

觀乎辦公室內無人就此事情高談闊論, 可知雖然事不關己, 但同業出事,各人心情一樣沉重。

已經完結的file, 希望不是任何人的計時炸彈。往後的, 經一事長一智,大家共勉之。

連結至年青會計師協會

Friday, September 11, 2009

Cappuccino

歷山大廈的Starbucks,位於中環核心地帶,無論任何時段都人頭湧湧,如坐在櫃台前面的位置,與朋友對談更要喊破喉嚨,似茶樓多過似coffee shop。咖啡味道醱醱澀澀,嗜甜如我其實不大懂得欣賞。但仍然少不免一星期光顧她三數次,為的其實不是一杯咖啡,而是友儕間的小聚。身邊幾位朋友交遊廣闊,我常常打趣說,他們在Starbucks內打招呼的時間,遠比歎咖啡的時間還要多。繁忙時間由遮打大廈經行人天橋行過IFC,要用的時間也是人際網絡大小的指標,人人行過都打個招呼寒暄一下,一條天橋一小時也走不完。

建立人際網絡的議題,看似容易,其實比哲學還要深奧。有些人喜愛相識滿天下,卡片散滿辦公枱。有些人貴精不貴多,三五知己良朋,已經覺得心靈滿足。會計師因工作關係,認識新人脈的機會更多,擴闊網絡理應更加易如反掌。既然有這樣的先天優勢,但仍然有很多同事埋怨做audit識不到人。大家都以工時超長作為無朋友的藉口,其實朋友多朋友少,決定性的,是技巧,也是性格問題。

最常接觸的是client。我自己抱著一個宗旨,與client的關係,既要密切,也要保持一定距離。與client的接觸,一開始,一定是嚴肅,給他們的專業形象一定要清晰,他們才能放心把資料及文件交給我們處理。我不認為自己是世界女,但觀察客人的眉頭眼額,是我怎樣行下一步的關鍵。通常我會靜靜觀察客人的showroom,他們的坐位,擺設,待他們的介心慢慢放鬆,逐步支開小話題,令工作氣氛更融洽。但如果他們的態度保持冷漠及敵對,我也不會勉強,維持嚴謹的工作態度便可以。

我堅持與客戶保持一定距離的原因,是要保持應有的獨立性。很多時同事們與client的關係太友好,好至是發現client有錯的時候,站了在client的一面而不去反思,亦不好意思出聲指正,這反而是一個最危險的關係。所以聽聞美國有大行要求員工不可與client談戀愛," 不幸" 發生了要立刻申報,將有關員工抽離,以免影響審計的標準。

這個與client相處的方法沒有指數去量度成功或失敗,但不少client於工作完成過後仍能保持聯絡,又或有會計上甚至個人稅務或投資問題時打電話來請教,有些更把其他朋友或工作夥伴介紹相識,不失為擴闊圈子的第一步。

會計師較容易接觸到的,其次就是其他專業人士,包括律師,公司秘書,financial advisor,banker等。大家都是專業,各有各的守則及堅持,工作期間難免擦出火花。無論工作時拗得如何面紅耳熱,happy hour一杯即可以泯恩仇。工作完成慶功過後,友好能否維持,可能是性格問題。工作上有任何會計以外的難題,有些同事愛自己做research嘗試解決。我自己較沒有耐性,一定從接觸過的人物搜索,找幾個平易近人的,一個電話,直接了當地道出困難從而解決疑問,比茫茫大海慢慢找尋來得快捷。正經事說完,有時會相約coffee shop,當感謝也好,維持聯絡也好,十五分鐘三十分鐘,要看你是否願意從漫長的工作抽出來,朋友,要行出去才能keep到。

跟工作有關的朋友見面,一開始我都愛約在coffee shop。在中環不是一個約食lunch的理想環境,又要訂位又要準時,太刻意。時下coffee shop分店比麥記還多,隨便挑一間近辦公室的,一人一杯cappuccino,加一點小吃,casual得來又可維持優雅的食相,不溫不火。專業女子要擴大人際網絡,不懂高爾夫不懂紅酒,最少要識cappuccino。

連結至年青會計師協會

Friday, August 28, 2009

製造垃圾

第一個 tax deadline 剛剛完成,終於有時間清理自己的案頭,原來過去幾個月,我一直是埋在紙堆中工作。有理由相信,審計是其中一個用紙量最高的行業。

做審計的往往有一個習慣,就是把客戶的文件影下一大堆帶回公司,包括單據、銀行月結單、voucher、甚至ledger 都會有。這些文件未必真的有需要影印,所有 check 過的資料只要如實紀錄在 working paper 上,其實已經很足夠,無必要附加影印本放 file,影定副本,大多是方便日後有問題時可以拿出來參考,毋須再勞煩客人。

在紙堆中,尋找到的還有經理及老闆們 review 過的手稿。這些通常都被視為「寶物」,一張都不能少,因為萬一出 account 或 bulk print過後發現有什麼差遲,大家都會在這堆「寶物」當中尋回真迹,責任誰屬自然水落石出。當整個 job 完結時,不放入file的垃圾文件累積高度往往數以尺計。

名義上是 paperless 的工作,但往往浪費更多紙張。傳統式審計,一份文件放入 file,甲睇完傳給乙,乙把file 再傳給丙,file 只得一個,文件也只得一份。但在現今的網絡時代,一個 email 便可以把文件的soft copy傳給公司裏的很多人。

常常出現的是,在同一間公司中,同一份文件,明明每人都有soft copy,但大部分人總會「多手」print一份。因為長長的文件,還是睇hard copy 較為舒適。以往 bulk print,all parties 都會聚首一起在printer 一起校對。

現在如果時間充裕,未到最後死線,如此浪費時間的 bulk print 活動可免則免,大家都情願留在公司收email。一本年報或 circular,往往厚達幾百頁,printer 回一稿,收件者十多人。如是者,一人 print一稿,一份變十份,paperless 工作的耗紙量,原來比傳統紙張工作更驚人!

政府高調推行膠袋稅,選擇性的在某幾間大型連鎖店推行,能否帶來環保效果,尚要時間證明。但從新聞訪問上得知,市民的確能夠在購物前三思,減少購買無必要物品,也是一個正面的起步。

要環保,首要工作固然是減少廢物,接着要做的就是要保護天然資源——樹木。香港各行各業大量使用紙張,但紙張回收再造仍然未成氣候。回收再做行業前境暗淡,難吸引新經營者加入。

回收再造業短期未能帶動廢紙再造,是不是應該考慮施壓減少濫用紙張?既然政府可以向小市民徵收膠袋稅,是否同時可以向企業實施紙張稅?紙張要抽稅,企業老闆自然小心用紙,係又 print、唔係又print 的情況應該可以慢慢改善。收集到的紙張的稅款,亦可用作補助廢紙回收業,相得益彰。

望着枱面一棟二棟的紙張,可以想像毀在我手的樹木大概有幾多棵。要清理這幾棟廢紙,單是仔細 sort 一次,應該要用很多的時間。真的沒有用的通通碎掉,界乎有用同沒有用之間的,可能保留多一會兒。

雖然 job 已完結,但有些資料及事情,總好像不可以一下子全部丟掉。其實這一放可能放它一年半載,要丟或留,到時再算吧!

連結至年青會計師協會

Friday, August 7, 2009

預言

預測未來有些時候不需依賴水晶球。從事受重重條例監管的行業,一些條例上的更新或修訂,足以對未來的工作模式有莫大影響。

2010年首季,一如以往,將是2009年度的埋數及審計高峰時段。由2009年1月1日開始的會計年度,將要採納新訂及經修訂的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當中最為受注意的,是 HKAS 1。HKAS 1會為新的財務報表帶來重大變化,雖未至天翻地覆,但今次的改革,最大動作會把 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y 拆骨,再與statemen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原有的income statement)整合。其他林林總總的改變,詳情隨手找上一份2008年結的年報都有所提及。

講 standard 我不在行,我等小輩也不宜班門弄斧,還是留給 technical 人才為大家慢慢探討。但時間總在不知不覺間流逝,一轉眼2009已過了一半,半年業績亦快要公告,到底有幾多公司會用新 format 還是未知之數,但可以肯定,到來年為客戶draft accounts 時,又將是痛苦經歷。

香港的企業除了較具規模的有專人負責編制財務報表外,(我所指的財務報表是包括 notes to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其餘大部分的企業,無論私營或上市,會計部埋完數就象徵任務完成。上市的客戶還會好心幫忙「砌」埋 cash flow 及 equity changes,私人的公司真的會今天畀份T╱B你,聽日問你份account 得未?Clients大都不記得,編制財務報表其實是董事的責任。

在歐美,對 Independence 執行得較為嚴格,尤其是上市公司。核數師堅守要求客戶自行編制財務報表的原則,並保持獨立的角色。反觀本地,客戶已理所當然地認定 draft account 是核數師的責任,甚至乎屬於公司的管理資料,例如 judgement and estimates 及 HKFRS 7 的討論,都要 auditor 寫埋。這些資料有幾多是管理層真實監察公司風險數據,還是左抄右抄,身為 auditor,大家心裏有數。

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2008年9月公布的一系列修定,其中主板上市公司年度業績公告的滙報期限由四個月,縮短至三個月,適用於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或之後結束的年度會計期間。大大小小的主版公司,在2011年,將要與創業板公司一樣,排隊在3月底前公布全年業績。

會計師行最頭痛的一個問題,就是人手調配。忙碌的季節,全個審計部總動員,或一個人揹幾個 job,才能勉強揍夠人手,應付眾多客戶同期進行的 fieldwork。主板公司多是較具規模的企業,附屬公司分布世界各地。

無論他們的會計制度及內部監控多完善,由年結日開始到集齊各附屬公司的賬目,直至報表大致完成可供審核,已差不多農曆新年。現行條例下主板公司多用盡四個月限期才出業績,核數人手可先行分配與創業板及其他國家上市公司,但當新例實施時,將令原本緊張的資源壓力百上加斤。

解決方法不是沒有。

(一)請人?
可以,但下一個問題又衍生。經濟何時才復蘇仍有待觀望,但經濟有起色不代表上市收購合併活動能同時起動。忙碌季節過後,沒有了 IPO 等工作,會計界自然出現人手過剩的問題。

(二) Hard Close?
要視乎客人是否接受 auditor 太早出現。但事實是很多時客人覺得 hard close 阻礙日常工作及埋數。而且個人覺得hard close對整個 audit 其實幫補不太多,大部分balance sheet items 的 closing amount 都要做多次,成本十分高,而且隨時聖誕假期都要犧牲,員工士氣更加低落。

(三)行 Compliance?
行得的理應一早實行,未行的都應該是不可行了。剩餘一年多時間,就算公司們肯投資「執靚」internal control,也要整體配合指引運作,上了軌道,auditor 覺得信得過才真正慳到時間。

(四)自我解決,轉行。

以上所謂預言,都是根據今天我們這行業的獨特環境及文化而推想。早點預算到將來的狀況,及早準備,這道理人人皆知。但觀乎今時今日各老闆仍在煩惱短線的問題,似乎還未感覺到為未來作準備的逼切性。到火燒眼眉時,吃虧的又是我們這班小職員。

連結至年青會計師協會

Friday, July 24, 2009

二缺一 (下)

當我發現妳不在坐位上的時候,我最初並沒有不妥的聯想。在所有人的心目中,妳一直很盡心盡力的在工作,從來沒有任何怨言。與妳出 job 的小同事,不約而同讚賞妳態度認真,很用心去教導新人,亦表示從妳的身上學到了很多。過去數年,妳一直都被派往規模不小的工作計劃,相信各經理都認同妳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不過,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妳一直都未有回來,妳並不是一個會於工作時間偷懶的人,我的心情開始很不安。直至有 msn 說妳入了老闆房,我的心像綁了石頭一樣一直往下沉。那一刻,我唯一想到的,就是如果妳都是 on the list 的話,下一個一定是我。我什麼都做不了,只有靜待惡耗的來臨。

差不多6點,我枱頭的電話一直沒有響過,電郵及手機也沒有特別訊息。「大屠殺」是不是只限於辦公時間?還是會分幾天進行?相信無人會作出任何交代。再過了一會兒,終於,見到妳面如死灰的回來。

每個人對被 counsel out 的反應都不一樣。有些會哭哭鬧鬧,繼而有一大班朋友相擁慰問。而妳,我知妳不愛這些,為免引起大家的注意,我只有用 messages 與妳了解事情:  

“…don't tell me it's true”  
“…yes. I'm on the list”  
“…why? u performed good”  
“…donno, they just told me that I didn't perform to their standard”  
“…what's their standards?”  
“…they didn't mention”  
“…did they say anything else?”  
“…all rubbish”  
“…omg, what's next?”  
“…resign in a month”  
“….u didn't ask in detail why u?”  
“…useless. The list is fixed. I don't want to beg for anything”  
“…what can I do for u?”  
“…thanks. I'm ok”  

到後來妳走了以後,有一次與同事們說起妳,原來有一次妳在某 job有個 issue 同經理撑得好「行」,雖然最後證明妳是對的,但那經理對妳的印象因此而不太好,當最後差一個「交人頭」時,那個經理便「篤」了妳出來。

我們常常以為身為一個核數師,最大的責任是用我們的專業會計知識去為客戶的賬目作公正的評價。所以,我們一直堅信,只要認真地對待我們的工作,將來雖不敢說成功,但也希望會因為自己是一個專業會計師而感到驕傲。但其實會計也只是一盤生意,在商業社會中,勤力及認真並不是生存的最重要因素。
  
會計這個專業界別,其實已經被工作壓力把整個行業的文化和風氣扭曲得體無完膚。這個行業無人會因為做得好或做得多而得到功勞,在所有人眼中,這只不過是一個最基準的工作態度。功勞,是取決於為公司帶來幾多新job。但只要你有一小點錯,又或者不是錯,只是一些要別人用多點時間去處理的事情,有些人在某些時候可以把這些東西放得很大,大到可以是一個用來定生死的 critical point。

在經濟環境好的時候,無論閣下的缺點有幾多,公司賺錢時都可以包容。但當經濟差時,公司不能開源,就只有節流。員工數目因為經濟下調而未能自然流失,裁員是唯一一個方法能夠最快解決人手過剩的問題。很可惜,在我們這個行業,會計師行永遠不肯直接承認要裁員,而是用一個怪怪的字眼 counsel out,把接近莫須有的罪名加於人上,而勸籲閣下離職。被 counsel out的同事,永遠要背負這一個罪名及包袱。如果他們將來的工作順利,這個陰影還可慢慢散去。有些人未來工作的路途比較崎嶇,這條刺可能永遠都拔不出來。

而妳,從來都是這麼厚道,一大班人出來把公司批評得一文不值,妳就是不會說太多。大家都為妳感到最不甘心,但妳總是把事情看得這麼自然,說辛苦了這幾年,順勢休息一下,充充電再找新工作。這也是,以妳的能力及態度,無論去到那裏,都一定能創下一番景象。
 
相聚離開總有時,我們曾經一同經歷過不少值得回憶的日子,但以後我們各有各忙,見面的時候一定比現在少。將來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圈子裏,大家將會穫得的閱歷都有所不同,但我們都相信,這份友情,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下)

連結至年青會計師協會

Friday, July 17, 2009

二缺一 (上)

別人都愛說我們是兩姊妹,可能我本身有親妹妹,我不太認同姊妹足以比喻我倆的關係。如果真的要形容,我覺得「戰友」這個字比較貼切。

我倆第一次見面是在公司的 Orientation Day。那天我們不約而同穿着 Cour Carre 的套裝。對於初出茅廬的新人來說,這不是一個實際的品牌。所以,當我發現你與我一樣願意投資在第一套上班服時,我覺得你與我的理念十分一致。

很明顯,你的想法與我一樣,那一刻,我們互相報以友善及了解的微笑。往後我們沒有很刻意的走近,training、飯局及其他的聚會,都是一大班同期的新人一起。我們的友誼相信是由一起往東莞出 job 開始。那個東莞 job 用了大概三個月時間。在那段期間,我們被編在同一房間。

由最初不太熟絡,多是傾談圍繞着公司,同事以及工作上的話題,到慢慢訴說家庭、朋友、愛情。有時整晚不發一言默默工作,有時傾到不自覺睡着。那三個月把我倆拉得很近。

可能傳統上大 job 都愛有 continuity 的關係,雖然完成那一個 job 之後大家都沒有再一起合作,但當第二年這個東莞 job 又開的時候,很自然,我倆又再見面,又再過着室友的生活。

但第二年的工作比第一年的繁重,升了一級以後,要應付的工作難道高很多。我們在房間時多是一起解決日間遇到的問題。很明顯,你 technical 的知識比我豐富。有些問題,我根本無處入手拆解,但只要跟你說說,你便知由那裏開始找 standard, working examples, research。更難的問題,在你手上很快便解決了。我常常回想,如果當天不是有你是我的拍檔,我很多 working papers都應該是垃圾。

第三年,我們都是senior了。這年客人賺了點錢,豪爽了很多,我們不用再迫在一間房,加上每人手下都有幾個 junior 幫手,各自各忙着自己要處理的範疇,再不能像以往一樣晚晚閒聊至通宵達旦。但原來我倆的友誼絲毫沒有受損,那一年,跟我一起五年的他,聽說,愛上一個年輕貌美的小秘書,其實只不過是一位大學同學忍不住電郵告訴我。我哭得肝腸寸斷,工作效率近乎零。

你知道後,沒有多餘的話,走過來我這邊,用我的電腦默默的把我的工作全部做妥。我因為失戀,睡不了三日三夜,而你,為了代我完成我的工作,也忙了三日三夜。三日後,我終於清醒過來,知道你又幫我打了一場仗。

就這樣營營役役,不知不覺就到了2009年,今年真的是多事之秋,去年市道暢旺,大把 special assignments等住開,公司請了很多人幫手。可惜一個金融海嘯湧至,所有 special 全部急停。新聘請的同事很多都投閒置散,而我們這班一直主力做 recurring 的,工作量都比較穩定。

一直傳言公司生意不太好,很多人下半年都未有 working schedule。大家都對減薪及無薪假有心理準備,只希望逆境過去,公司能盡快重回軌道。大家的心態,都是與公司一起共渡時艱。但原來,我們一心打算與公司共同進退,公司卻不是這樣想。最不想發生的事情,原來真的會發生。
  
那一天,恰巧我與你都在公司埋「快勞」。當時氣氛很差,因為大家知道,行動已經開始。整個 audit pool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望着自己的電腦,但其實誰有心情工作?大家都靠 msn 在通風報信。每當有電話響,面前的人都面色一沉,直至聽到是 client 的聲音才鬆一口氣。

但不知不覺間,我發現,你不見了……(上)

連結至年青會計師協會

Friday, June 26, 2009

悠長假期

從來沒有想過有這樣的假期,我是放得這麼不情願。

這行頭的忙碌季節年年一樣,年頭忙得日夜顛倒,幾個月下來就可以小休,出外散散心又好,在港悠悠閒也好,彷彿辛勞的工作是為了等待放假,放假就是為下次忙碌工作儲電。如此一個又一個的循環,生活就是這樣自我平衡。

但這個假期,我毫無準備,只是隨手往枱頭月曆上一掃,求其挑了幾天理應沒有太忙的日子便算。因為,這個假期,是用我的薪金換來。

我按着計算機,算算這個月被扣減了的工資。天呀,這不是一個小數目,這不是我可以死慳死抵,節衣縮食可以省回來的。這筆錢(對,我會用「筆」來形容)足夠我給父母親每月的零用,夠我按月償還年初借下的稅務貸款,以及繳交為未來買下的各類儲蓄及保險。

我常常問自己,到底我做錯了甚麼?或許我是沒有「吉士」,我為了前途,為了保護自己的工作,明知這是一個沒有法律效力的一個指引,但我仍然乖乖就範,雙手奉上。政府加稅都要三讀通過,這個比標準稅率還要苛刻的指引,只須一個電郵,便如大石般壓下來。身為核數師,深入大小上市公司檢查賬目,看盡管理層千奇百怪的商業手段。偏偏,我們最看不透的,是主宰我的經濟命脈,出糧給我的那一盤賬。

金錢有來也有去,會計第一天學的便是借及貸。到底,在我手上借了走的,貸到誰人的頭上?如果可以用來支付一個新人或基層員工的薪金,保得他們的工作,我會體諒。但如果是用在那些不可更改的高層花紅條約上時,我的反應跟奧巴馬轟華爾街銀行家無視經濟蕭條及銀行要靠政府紓困仍領取花紅的反應是一模一樣。

這陣子很多同事都穿牛仔褲上班。他們要帶出的訊息是:我正在放無薪假,我上班,我很勤力,但這不是我的工作態度。

在正常的工作天,無論幾夜,我都肯捱,但既然這是我付了錢的一個假期,我想留給我自己。這個假期,我決定,不工作。

連結至年青會計師協會

會計女強人

會計師女多男少這個現象存在多年。由大學選科開始,有意商界發展的男生都愛讀法律經濟等學系。市場上其他專業亦較會計師高調,加上傳媒愛吹捧其他專業,有律政英雄、商界奇材,還有廉政先鋒ID精英。會計師,只有統稱「會計佬」。

每年見工旺季,各大會計師行到大學進行路演及講座,出席者都是女孩子居多。大學送來一疊疊求職信及履歷表。不知是否女生實在早熟,論成績,女生GPA大部分亦比男生高,課外活動也十分全面。到Campus interview,未計談吐應對,只看第一印象,女生大多穩陣,長髮淡妝黑套裝。男生則兩大極端。第一類是傳統厚鏡書獃子;第二類則是飛輪海棒棒糖小子。介乎這兩類中間的,只要識齊兩文三語,差不多即請。

揀卒難,留人更難。市場對會計男求才若渴,會計師行如是,commercial也如是。難得train到幾個醒醒目目,捱得又talk得。但客戶眼睛一樣雪亮,二話不說高薪招攬。

如是者能留下來與會計師行長相廝守的,女子佔了大部分。

會計,又或核數,似是文職,但其實是體力要求十分高的工作。工時長休息短,加上deadline及爆鑊壓力,精神狀態要求更加嚴格。在內地工作客人難得開公數,晚晚要核數隊陪食飯。穿山甲果子狸,無得話唔食。客人話要飲,幾唔飲得都要劈。整隊核數隊明明女子多,客人硬要帶全team人出去見識見識,其實不過是有女伴的卡啦OK。我等正經女兒家全晚只敢目不轉精盯着電視機,半點也不敢斜視各位專貴客戶的舉動,一心只想快快唱完回去趕工。

Peak season大都是冬天,內地比香港更凍。工作地方都是廠區,幸運的還有賓館之類地方住。再遠又或者客戶孤寒的,要住staff quarter,再難捱的也要捱。能捱得過這幾關,離金剛不壞之身不遠矣。

能夠在這種環境下支撑住大家努力工作的,叫團隊精神。雖說團隊大部分是女子,總有一兩名男丁。日對夜對,很多愛情也因此萌芽,也經常見到是女senior跟男 junior的組合。可憐有些原本已拍緊拖的小情人,因為異地相隔,聚少離多,很多入行以後反而變回單身。情傷後收拾心情繼續埋首工作,小女強人愈捱愈tough,但花樣年華亦慢慢流走。

十八雖然無醜婦,但經過數年日捱夜捱,花容月貌都會殘。經驗會計師收入開始穩定,化妝品手袋皮鞋逐樣添置,一方面以灑金錢來發洩工作上沉重的壓力,一方面着實要裝備自己。雖說經濟上勉強自給自足,夜闌人靜時,也渴望有一個可以倚靠的肩膀。

現在大行partnership仍以男性作主導,但由中層開始數下去,經理組合男女各半,下至senior女比男已見是六四比。長此下去,會計界有一天女性主導,見怪不怪。

連結至年青會計師協會